近几年,中药材种植成为不少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,从而进行大力发展。其中较为火热的中药材品种就有白芨。
确实,白芨作为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,种植效益可观。但是不少种植户因种植技术的不完善,导致白芨种植并未发挥出的种植效益,今天就讲讲秋天种植白芨的好处。白芨是多年生草本球根茎植物,自然生长环境栽培适合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等地。
白芨种植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,白芨有三喜欢、三厌之说:
一喜欢湿润的气候
二喜欢阴凉的地块
三喜欢潮湿的沃土
?
一厌幼苗时阳光照射
二厌土地洪涝积水多
三厌土壤含水量过低
秋季种植白芨,下地可以得到其所喜好的条件。
此时种植白芨也是为了增长生长时间,相比来年春季再开始种植的白芨,秋天已经栽好的种苗已经生根,适应了土壤环境,生命力更顽强,只等春暖花开,进入快速生长期。
白芨是我国濒危植物之一,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所重点保护的**植物类型。所以考虑到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实际,将白芨的用途进行开发,不仅制在临床医药,还会在高级陶瓷、橡胶制品、黏合剂、纺织等诸多领域应用。对于种植地区农户来讲,白芨的大范围种植是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径,人工高效的栽培技术应用,能够给不同的行业或产业提供基础材料,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健康也是较为有利的。
一、栽培时间
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,在不同种植地区、不同种植环境,种植时间也不一样,根据我们腾冲市多年的实验研究,我们认为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地,每年的6-9月份为适宜,苗种植在雨水季节为宜,以利于加速生根。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地,全年均可种植。
二、基地的选择
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AP),对中药材的种植产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、水质、土壤环境等生态因子都提出了具体要求。此外,中药材生长环境的光照、温度以及土壤的化学性质、生物学特性等也在随时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中药材的质量。所以白及种植基地选择,毕竟是一种中药材,中药材的种植是要讲究道地性的,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道地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,但肯定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来种植。
,要远离污染源,目前城市污染是非常严重的,所以能远离城市。
*二,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,生长习性,环境自然条件(气候、土壤、水资源等)。
*三,种植基地四周不要种植其他的农作物,土壤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沙质土壤(或者透气、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)。
*四,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山区、半山区、水源充足、电源便宜的地方。
*五,海拔宜在600-2200m之间,沙质土壤(或者透气、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)平坝地、沟谷、溪边及疏林下。
*六,选择阔叶林下、针叶林下,松树人工林、**林下,树龄在5年以上,阴闭度0.3-0.5,松林、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,土壤肥沃,腐殖质土层深的林地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,营造一个种植环境好的林地。土壤湿润、腐殖土及肥沃的沙质壤土,要求疏松透气,富含**质土地。选择坡度<20°,坡向朝东或东南的山坡中下部地段。林地坡度<6°,宜开挖深度30cm以上的排水沟,避免林地积水。坡度>6°,可以顺着坡向起畦种植,不必开挖排水沟。
白及习性为喜生于阴凉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在18℃生长旺盛,较端温36℃,较端温9℃,全年无霜冻。
年降雨量1300~1800mm,要求土壤含水量30%~35%,水分过多,引起假鳞茎及根系腐烂甚至全株死亡,干旱的山坡或山梁上种植,虽然能生长,但是产量低,相对空气湿度70%~85%的地方,生长良好。
三、土地整理
次翻地,翻地深度20cm以上,因为白芨怕涝,所以一定要挖好排水沟。
*二次翻地,撒施厩肥和堆肥,施肥量为:1000~2000kg/亩,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,施肥量为:50kg/亩。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。栽植前浅耕一次,把土整细、耙平,浇灌相应分量的地安(杀虫剂)用于杀灭地表和地下害虫,白芨的商品部位是地下茎块部分,所以地下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。
四、遮阳棚及喷水管安装
白芨怕夏季直接照射,为了方便操作在上苗前做好遮阳棚。推荐选用45目遮阳网,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同时可以安装好喷淋系统,方便日后科学管理。
五、栽种
白芨种苗在栽种之前使用生根粉,灭菌剂兑水后对其根部进行2—3分钟的浸泡,可是使白芨地根生长的速度提升1—1.5倍速。栽种时墒面宽度130公分左右,一行栽5棵,每两棵之间间隔25公分左右,边上的两棵离排水沟15公分左右。栽种时把白及苗的根放在种植坑内,盖土2/3,把苗的根部全部覆盖,不能有根露于土上(因除草时会把白及苗整株拔起,严重影响自及生长),用手拿住白及苗根部轻轻往上提,让白及种球全部露于土面上,根全部舒展直,用手压紧土,再盖土盖住种球4/5为宜,种球不能栽太深,种球栽得太深,对白及生长不利。栽种好以后,覆盖一层松针,覆盖厚度3~5cm为宜(松针要预先准备并消毒处理),也可以覆盖黑色地膜,130公分的墒子适合用150公分的地膜,覆盖松针或地膜主要起到防止退热水分蒸发,使土壤不容易板结,改善土壤肥力,并保温防冻,防止鸟害和杂草等作用,有利于白及苗生长,提高移栽成活率。栽种好以后要浇定根水,将叶片上的泥巴用水冲洗干净,以免烧苗,雨天可以不浇水。
六、田间管理
田间管理是保证药材白及生长,获得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,由于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们对药用部位的要求不同,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别,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充足地满足白及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、水分、光照、空气、养分的要求,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,克服自然灾害,以确保白及优质高产。
1.灌溉
灌溉量、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白及所需水特性,如生育阶段、气候、土壤湿度,要适时、适量、合理灌溉,过涝、过旱均不利于白及生长,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。气温高、空气湿度小,中午于不可喷水,会引起心叶死亡。旱季每天早晚喷水一次,湿润土壤达到3cm深度,观察白及土壤中的水分,表层土下3~4cm的深度,同时注意控水,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烂根、整株死亡。气温低只需在早上喷水,时间要短,雨季不喷水。
2.排水
是以人工的方法排除土壤空隙中的水分和地面积水,改善土壤通气状况,加强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作用,促进白及残体矿物化,避免涝害。
明沟排水:即在田间地面挖沟排水。此法简单易行,但占耕地较多,肥料容易流失,沟边杂草丛生,容易发生病虫害,影响机械化操作。
暗沟排水;即挖暗沟或装排水管排水。暗沟排水可节省耕地,在大面积种植时可以采用。